中药方剂「加味消遥散」原本为治疗妇女更年期症状的,研究发现,其亦有慢性肝炎的效果,慢性肝炎患者使用加味消遥散后,肝功能指数明显下降、症状也有改善,中医界将进一步研究加味消遥散的抗病毒效果,期待研发出「抗病毒」中药,和西药别苗头。
 中西医药学术暨临床病例研讨会中,台北市立中医医院副院长郑振鸿发表加味消遥散治疗慢性肝炎的成果。他指出,由于台湾的慢性肝炎患者多属于「肝肾阴虚」型,主要症状为口干舌燥、腰酸背痛、睡不著、脾气暴躁等,和妇女更年期症状相似,再加上加味消遥散中的丹皮、栀子等成分均有活血、清热、解热及抗病毒作用;因此,他选择慢性B型肝炎患者,连续用药三个月后,发现患者的肝功能指数GOT、GPT均有下降,症状也有改善,甚至有少数患者肝功能指数回复到正常值。
 郑振鸿强调,处于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不宜用补药,治疗应以清热、利湿为主,可使用龙胆清肝汤或大柴胡汤;当肝炎患者GOT、GPT指数超过三百时,绝不建议使用补药,最好等待病情稳定,肝功能指数下降到一百后,再考虑以加味消遥散保肝、改善症状,以延缓病程进展,维持患者健康。
 郑振鸿表示,加味消遥散除了改善更年期症状外,还有安神、助眠及缓解压力效果;目前正进一步观察慢性肝炎患者用药后,B型肝炎e抗原是否有转阴现象,以了解加味消遥散的抗病毒作用。他认为,加味消遥散甚至很有可能成为中药「抗病毒」的新星,提供慢性肝炎患者另一种保肝药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