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什么是隐睾症? |
|
隐睾症是指单侧或双侧的睾丸未完全下降至阴囊内,而可能停留在腹腔内或腹股沟间,睾丸的下降发生于胎儿期第八个月左右,有些婴儿在出生后6~12个月也会自然下降。 一、隐睾症分类如下: 1、回缩型:事实上并非睾丸未下降而是没有固定在阴囊内,在冷、疼痛、害怕或触摸的刺激下引发过强的提睾肌反射,而使睾丸缩回到腹腔或腹股沟内。 2、异位型:睾丸的位置有偏差,不在正常睾丸下降的路径上而有位于腹股沟表层,会阴部耻骨上或股骨区域。 3、未下降型:睾丸可能停留在腹部、阴囊或腹股沟的任何一部位,通常会因经索血管过短而妨碍了睾丸的下降。 二、检查方式与治疗: 利用触诊的方式,在婴儿6个月大以前很容易检查,因为此时提睾肌反射缺乏或较弱。6个月后提睾肌反射就变的较强,回缩型的睾丸常会触摸不到,将小孩平躺著摸不到睾丸可试著让他坐着或把膝盖抱在胸前,这样可使提睾肌反射消失。正常睾丸位于阴囊内耻骨粗隆下4公分处,如果直到1岁都触摸不到睾丸,就需采取贺尔蒙疗法或手术疗法采睾丸固定术。隐睾症一定要在青春期以前治疗好,原则是1岁以前不应采取任何措施,因睾丸可能自然的下降。治疗最好在5岁以前开始,2岁是最好时机。 三、瘾睾症病患可能出现的问题: 1、不孕症:原因是腹腔内的温度太高破坏精子形成。 2、睾丸癌:30~40岁后,睾丸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比一般人高20~44%。尤其是未治疗者,睾丸一直停留在腹腔内及青春期后才手术者发生率高。 四、平时该注意的事项: 1、有疑问时带孩子到健全门诊检查,早期发现与治疗。 2、如有接受手术治疗,返家后暂时不用盆浴,改用淋浴较好。 3、预防手术后部位感染,要小心清除患孩之排泄物并注意其排泄习惯。 4、要定期做追踪检查,以评估其生育能力。 五、参考资料: 陈秀员等(民国86)·新编小儿科护理·台北:汇华 胡月娟、尹裕君等(民国86)·成人内外科护理·台北:汇华
|
作者: 秀传HN 姜尚淇
|
最后修改日期: 2000.10.16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