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居男性十大癌症之林的摄护腺癌,逐年都呈现攀升的趋势,虽然它算是较温和的癌症,长庚医院与长庚大学共同合作花费三年的时间首创分子生物诊断摄护腺癌新技术,藉由检测基因的过甲基化反应提前发现恶性癌变,让潜在或前期摄护腺癌无所遁形。这项重大突破目前已刊登在国际知名医学期刊上,长庚医院希望未来可正式运用在临床病理科,列为常规检验,让摄护腺癌不再成为威胁男性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
摄护腺又称为前列腺,是一个核桃状的腺体组织,位于男性阴茎底端,连接著膀胱开口、直肠前方。主要的功能是产生精液以保护、支持与传送精虫活动,随著年纪增加,摄护腺会增生造成排尿困难,这是良性的摄护腺肥大,但有些腺体会因为DNA改变,生长不受控制,导致肿瘤形成,就是所谓的摄护腺癌。
为及早诊断出摄护腺癌,长庚医院与长庚大学共同合作进行为期三年的追踪研究,分析了21个摄护腺癌检体、72个摄护腺肥大病人的检体,结果证实基因片段的「过甲基化」可以用来区分摄护腺癌与摄护腺肥大的情形。
长庚大学医技系人类遗传疾病研究室朱大成博士表示,利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摄护腺癌是种新的筛检工具,也是国内首次运用在摄护腺癌的诊断,它的特异性超过9成,强化了现有抽血检验PSA仅有6成的正确率,可作为监测癌变第二道防线。
事实上,摄护腺癌和其它癌症比较起来算是相当「温和」的,从发病到出现症状,病程发展相当缓慢,甚至经年不会引起症状或问题。在临床上,遇到排尿困难或频尿等疑似症状的病人,泌尿科医师才会进一步安排肛门指诊探触是否有摄护腺肥大情形,或是抽血检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数值是否大于20,再进行病理切片,来确定是否真的罹患癌症。
长庚医院泌尿科主治医师庄正铿也指出,当细胞转变为恶性的前期就会发生过甲基化情形,即使病理切片呈现良性,也不代表完全「安全」,若改利用PCR分子诊断做重复验证,只要细胞有过甲基化阳性反应,就表示可能为潜在摄护腺癌的危险因子,非但提高判断的准确度,也让早期的摄护腺癌症及早发现、及早接受治疗。
目前PCR分子诊断的做法,是用探针深入组织抽吸取样,对人体侵入性较大,长庚医院与长庚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是否能够改为抽血方式,如此将使检验方便性及安全性大幅提高,未来可望正式运用在临床病理科,列为常规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