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因工作压力、饮食不正常、生活作息不规律等因素,致使大肠激躁症患者越来越多,书田诊所门诊近来就出现不少因腹泻及腹绞痛问题,而至大肠直肠肛门科求诊的患者,皆是罹患大肠激躁症,医师表示,此类患者是长期累积的饮食、作息、生心理因素等,造成自律神经功能失调、胃肠蠕动不正常,根本减轻或预防良方除了避免刺激食物、规律饮食及生活习惯、适当纾解工作及情绪压力外,辅以定期检查,亦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一名28岁的女性上班族,因个性要求完美,加上工作压力大,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喝水也不正常,导致罹患大肠激躁症;另一位面临学测与指考的高中生,因课业压力繁重,导致最近一吃饱饭就腹痛,每天上厕所好几次,仍感觉粪便没解干净,同样也是罹患了大肠激躁症。
书田诊所大肠直肠科主任医师洪耀仁表示,大肠激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慢性疾病,罹患此症的患者其肠胃比较敏感,患者的肠子蠕动收缩比一般人还快,不仅仅是大肠出了毛病,还包括胃和小肠也会有一些症状,因而产生腹绞痛、拉肚子、便秘及胀气等症状,尤其焦虑症及忧郁症患者更为常见。
根据医学统计结果显示,台湾目前每10位成人当中,就有1位是大肠激躁症患者;任何年龄层皆常见,其中以年轻人最多,中年人次之,50岁以上较少见,而女性患者约为男性的3~4倍左右,部分女性朋友则会发生在月经期间或月经快来之前;虽然不会致命,但常常需要长期的观察治疗,且一生中有可能会出现数次。
洪耀仁指出,临床上肠躁症患者的解便习惯并不规律,依病因及发生部位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痛型及混合型四种,由于症状和其它肠胃道疾病很相似,因此在诊断上首先得排除类似肠胃相关疾病,如乳糖耐受不良症、食物过敏、感染性肠炎、大肠癌或其它大肠器质性病变等,在初步的诊断后,就可配合一些简单的检查,如粪便检察,来排除其它肠道疾病,以作监别诊断。
大肠激躁症已成为现代人常见的文明病,而所产生的腹泻和便秘等现象,不仅严重影响生活作息,还可能因随时随地想上厕所,造成工作上的困扰,但其实只要避免刺激食物、规律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做好情绪管理及纾解压力等,再辅以定期检查,即能早期诊断、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