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四十二岁的男性,因为持续腹痛、腹泻了两周多,怎么治疗都无法减缓腹痛等问题,经过澄清医院抽血检验之后才发现,患者白血球中的嗜伊红血球特别高,进而安排内视镜检查,经由切片病理检验证实为嗜伊红性肠胃炎,医师表示,此种肠胃炎不易诊断,典型的症状是痛点不固定的不明胃肠不适症状,如果当成一般肠胃炎治疗,就算吃了再多的药还是无法治癒。
澄清医院肝胆肠胃科主任黄仁杰解释,一般在正常人的血液中,都有嗜伊红性白血球,通常都维持在5%以内,一旦比率增高,出现就会侵犯肠胃道,典型的症状是痛点不固定的不明胃肠不适症状,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要怀疑是嗜伊红性肠胃炎,而非一般的溃疡或肠胃炎。
目前嗜伊红性肠胃炎真正致病机转不明,有人认为是因肠胃道表面受损,与食物中表面抗原接触、刺激,促细胞分泌组织胺等物质,使微血管通透性改变,嗜伊红性白血球便趁机侵入肠胃道,形成嗜伊红性肠胃炎。
罹患嗜伊红性肠胃炎的患者中,约有三分之一是与食物、药物、气喘造成过敏体质有关,黄仁杰表示,嗜伊红性肠胃炎症状,会依侵犯肠胃道之深度、部位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
黄仁杰进一步指出,当嗜伊红性白血球侵犯到黏膜层,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的症状,侵犯肌肉层,则会出现肠胃道阻塞,如果深至浆膜层,则会出现腹水,甚至肠穿孔的现象。
黄仁杰表示,嗜伊红性肠胃炎的病例很少见,且不容易诊断,容易被忽略,如果没有对症下药,对病人是一大折磨,一旦确定罹患嗜伊红性肠胃炎,通常会以类固醇为主,一般服用七至十四天,再慢慢停药,大部分能达到很好效果,只是有少数病例,偶而会复发,所以仍需定期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