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天气时雨时热,不少民众出现打喷嚏、流鼻水等过敏症状,身体各处还冒出风疹,皮肤上突起疹子越抓越痒;中医师提醒,在季节交替时,过敏体质民众应避免食用「发物」,以免诱发皮肤过敏,搭配中药茶饮或辅以穴位按摩,可具有预防效果。 台中慈济医院中医师廖振羽表示,一大早打喷嚏、流鼻水,都属于鼻过敏症状,这类病患除常见出现过敏性鼻炎、气喘等呼吸道过敏症状外,也常合并皮肤过敏,包括异位性皮肤炎、荨麻疹等,尤其是接触中医所谓的「发物」后,更容易诱发皮肤过敏。 「发」有「诱发」的意思 ,「发物」通常指容易引起上火、过敏或让旧疾复发、新病加重的各种食物,常见的发物包括甲壳类海鲜(虾、蟹)、动物内脏、热性水果(芒果、荔枝、榴槤、樱桃)、香菇、南瓜、茄子、大蒜、坚果类(花生、巧克力)、酒精性饮料等。 廖振羽提醒,造成皮肤过敏的「发物」因人而异,主要与个人体质有关,有过敏体质的人,除了避免常见诱发皮肤过敏的食物外,最好养成记录「饮食日志」的习惯,了解自己容易过敏的物质,才能远离恼人的皮肤过敏。 饮食诱发的急性皮肤过敏,常让人搔痒难耐,发作时,可以局部冰敷降低痒的感觉,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并避免到闷热场所,搭配中药茶饮或辅以穴位按摩,亦可缓解搔痒症状,常用的穴位包括曲池穴、内关穴、血海穴、百虫穴及三阴交等,各穴位按压1至2分钟,一天做2到3次,可减缓搔痒不适,若症状持续不适,应立刻就医治疗。 资料来源:http://www.24drs.com/Daily/article.asp?x_no=9412&page=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