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上周新增2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地皆为印尼,今年累计已达16例,病例数创历年新高,也是近5年同期平均的3.5倍,感染国家分别为印尼12例、菲律宾2例、泰国及新加坡各1例;疾病管制署提醒民众,前往流行地区要确实做好防蚊措施,慎防感染。 疾管署表示,新增的2起病例,1例为54岁本国籍男性,8月21日发病,经医院通报登革热采检送验后,9月5日检出屈公病毒阳性;另1例为53岁本国籍男性,8月19日发病,经医院通报登革热及屈公病采检送验后,于9月6日确认为屈公病阳性。 依疾管署最新国际疫情资料显示,今年新加坡屈公病疫情有上升趋势,截至8月31日累计574例,约为去年同期(9例)的64倍,也是近5年同期平均(22例)的26倍;另菲律宾中部Antique省今年5月底至7月间,通报超过900例屈公病病例,通报数明显上升,该省迄今累计1,102例。 疾管署自2007年10月公告屈公病纳入第二类法定传染病,截至目前共计56例,皆为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国家以印尼34例为最高,其次为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 疾管署指出,屈公病是感染屈公病毒所引起,主要是经由病媒蚊传播,包括埃及斑蚊及白线斑蚊,其传播循环和登革热类似,主要症状为发烧、头痛、恶心、呕吐等,但更常见关节疼痛以致于无法站直,潜伏期为2-12天,平均3-7天。 资料来源:http://www.24drs.com/Daily/article.asp?x_no=8844&page=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