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小姐走在路上被路人撞到会痛到尖叫,洗2个碗会酸痛整晚,连蹲公厕都会因为疼痛不已而摔倒。检查后发现罹患「纤维肌痛症」,就医治疗后疼痛发生频率已经改善,不再像以前一样痛苦过生活。 纤维肌痛症是指患者的中枢神经因为疼痛处理能力产生异常,因此较一般人敏感,其程度是平常人的2倍以上,导致肌肉、韧带、肌腱等软组织出现的慢性疼痛。只要轻微的身体接触,就可能让纤维肌痛症患者痛苦不已,常常被人误会是大惊小怪、无病呻吟,身心饱受煎熬。 署立双和医院疼痛治疗中心主任饶纪伦表示,纤维肌痛症的发生率约占人口的2%,好发于女性,女性患者比率是男性的9倍,尤其年过40的女性更容易罹患纤维肌痛症。纤维肌痛症所造成的原因可能与神经传导物质不平衡、情绪压力有关。一般人疼痛阀值是每平方公分可忍受4公斤的压迫刺激,纤维肌痛症患者则不到一半。 由于纤维肌痛症外观与血液检查皆与正常人无异,医师只能由病史及压痛点逐一检查以评估是否罹患。在治疗上需做整合性的治疗,除了止痛药物外还需搭配物理治疗,国外研究指出走路和力量训练可以改进纤维肌痛症和生活质量,并且短时间爆发性运动可减少纤维肌痛症状。医师提醒,若连续疼痛3个月,容易疲劳,且没有外伤、疼痛点大多位在两侧大关节时,需要就医检查,可能罹患纤维肌痛症。 走路和力量训练可以改进纤维肌痛症和生活质量 短时间爆发性运动可减少纤维肌痛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