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60岁妇人,没有癌症家族病史,近几个月因体重下降伴随左下腹疼痛,排便习惯由每日一次改变为一日数次的稀糊便,而到医院求诊,结果在离肛门40公分处发现一颗6公分的大肠肿瘤,切片证实为大肠腺癌。 根据卫生署统计资料,大肠直肠癌已成为国人发生人数最多的癌症,包括年纪、大量红肉摄取、肥胖、菸、酒等都是危险因子,曾在先前大肠镜检发现息肉,发炎性肠炎,结肠直肠癌病史或家族史等的人,则是高危险群。 成大医院胃肠肝胆科医师邱彦程指出,大肠镜是最直接观察整段大肠黏膜病变的最佳武器,但检查前的饮食调整、禁食、清肠,检查时的不适、并发症风险,会让受检者很难过,所幸镇静、麻醉药物的发展及使用,让不适症状获得很大的改善。 不过,大肠镜虽可观察全部的直肠结肠,但受限于肠蠕动及肠绉褶,仍可能会遗漏,建议50岁以上、无症状者每5年接受乙状结肠镜检,或每10年接受大肠镜检,或每5年接受双重对比钡剂大肠摄影,至于高风险者,随著风险高低不同,追踪的时间也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