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署疾病管制局公布今年首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确定病例,个案为居住北县的26岁外籍男性,于1月中旬至印尼工作,2月初在印尼发病出疹就医后,隔天入境台湾经发烧筛检站筛出送验,确认为屈公病个案,目前病患情况稳定,卫生单位已经针对病患居家与接触者进行疫调,并监测病媒蚊、喷药。
疾管局指出,屈公病是感染屈公病毒所引起,其传播循环和登革热或黄热病类似,主要症状为发烧、头痛、恶心、呕吐等,但更常见关节疼痛以致于无法站直,潜伏期为2
至12天,平均为3至7天,其病媒蚊包括埃及斑蚊及白线斑蚊。
据统计,2006至2008年间,台湾地区共有5例屈公病确定病例,皆为境外移入,且都是机场发烧筛检检出的个案,分别来自印尼4例、新加坡1例;为提升防疫层级,疾管局去年10月将屈公病纳入第二类法定传染病。
屈公病于全球流行区域涵盖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亚洲及南美洲的热带及亚热带区域,过去曾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尼 、印度、斯里兰卡、缅甸、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造成流行;提醒至东南亚旅游、洽公的民众,穿著长袖衣裤及善用防蚊液,回国后,如发现身体不适,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师旅游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