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憋尿或在没有尿意时用力解尿,都可能导致解尿困难,尤其很多妈妈常担心外出上厕所不方便,而要求小朋友在出门前先上厕所,或是小朋友因学校厕所较髒而憋尿,这些做法都可能让小朋友「训练」出错误的解尿习惯,导致未来骨盆底肌肉无法放松,而出现解尿困难及频尿等症状,提醒家长注意,也呼吁妇女朋友不要憋尿,以免导致功能性解尿障碍。
一名36岁女性,5年前出现频尿症状,虽经药物治疗,但每晚仍需起来上3、4次厕所,今年二月赴大林慈济医院妇女泌尿中心就诊,经尿路动力学录像检查发现在解尿时膀胱出口狭窄,被诊断为骨盆底肌肉放松不良,即功能性解尿障碍,在经过骨盆肌肉放松训练,2、3周后频尿症状即获明显改善,解尿流速也加快。
大林慈济医院妇女泌尿中心妇产科医师许钧硕表示,人体在解尿时正常姿势为膀胱收缩、骨盆底肌肉放松,若是勉强在没有尿意时上厕所,因解尿时需用力,会导致骨盆底肌肉收缩。
而常憋尿也会有同样的问题,因骨盆底肌肉无法配合膀胱放松解尿,使得膀胱出口阻塞,出现解尿困难;这类病患在解尿时常是肚子会用力,通常为年轻或中年的女性,症状为频尿,但却解不出来。
许钧硕指出,对于一般频尿患者,医师会给予膀胱止痉剂,但对这类患者而言,如未能对症下药,情况将无法改善,在确定病因后,除了服用肌肉松弛剂,降低尿道压力外,最重要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骨盆底肌肉放松运动,学习正确解尿姿势,通常几星期内症状就能获得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