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卫生署新竹医院耳鼻喉科叶大伟主任表示,日前同一天中发生了二例幼童将异物塞入耳道及鼻腔内的案例。一名4岁家住头份的男童,在玩耍中将原子笔头塞入鼻腔内,男童告知母亲鼻子痛,于是母亲带其至居家附近诊所就诊,因幼童无法合作取出故转介至该院;另一名也是4岁的新竹市男童,则告知母亲耳朵痛,一样至诊所就诊,因无法合作取出故而转介至该院,二名幼童经过全身麻醉后均顺利取出异物。
叶大伟主任表示,耳鼻喉科的儿童异物症经常发生在耳道及鼻腔内,平均一个月可见3至5例,大多发生于3至5岁的幼儿。幼儿常误将钢珠、BB弹、石头或其它玩具等球型物体塞进鼻腔或耳朵内。一般而言,鼻腔内的异物若滞留过久,则易刺激鼻黏膜出血发炎,甚至因持续恶臭或不断流鼻血,求诊时才发现鼻腔内有异物。
而耳道异物方面,因外耳道极为敏感,而一般异物又属球型无著力点可取出,小朋友常因畏痛或心理恐惧而无法合作,往往于门诊中无法取出,大部分要全身麻醉后才有办法取出。因此,一旦放置多日易致外耳道溃疡发炎,再者,异物若为尖锐物,则有可能造成耳膜穿孔。
新竹医院于一日内连续处理了二例儿童耳、鼻异物,且都须要全身麻醉才能取出。叶大伟主任提醒家长平日应收拾好细小的物品,对家中幼儿多一些关注,勿令其将小东西塞入口、耳、鼻,一旦幼儿有不舒服的现象或反应时,得尽速就医处理,以免产生不良后遗症。
|